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固镇镇中心学校通知: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做好教育学生注意各项安全工作。

站内搜索
家长留言
校长信箱
留言反馈
六安人才网六安科达职业中专学校
六安市裕安区旗风艺术幼儿园安徽人民政府
安徽教育网裕安区人民政府
六安教育网裕安区教育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长廊 > 素质教育
教育,怎样才快乐
编辑日期:2011-10-17  作者/编辑:张成军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发布日期:2011-09-26

   点评一
    传统的教育方法讲究“吃苦”,“没有苦哪有甜”,为了成才要“头悬梁,锥刺股”。其实,苦苦求知对学生身心发展都不利。华老师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快乐教育比苦苦求知效果好。
    我觉得,华老师的课堂除了让学习快乐起来,还有更深刻的东西。换句话说,教育要对学生负责,快乐不是他课堂的全部特征,还有对学生的宽容、尊重。比如他的“融错”,知识没有绝对真理,华老师不给学生标准答案,而是鼓励他们探索、提问、求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他对学生宽容,即使和正确答案不一样,也鼓励学生说出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他把学生当朋友、兄弟,给他们自由,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式。我相信,这不仅对教育,对整个社会也有借鉴意义。
    点评二
    “学习能快乐吗?”华老师的回答是:课堂是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快乐的数学知识的。
    华老师为何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的源头又在何方?
    快乐是一种情感状态,产生快乐的机制是满足需要。华老师读懂了小学生这本“书”,也就是领悟了小学生的需要。
    心理的自由度和心理的安全度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具有三种内驱力:求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肯定)。这些可以说在华老师的课堂上都得到了光彩夺目的展现。尤其是她提出的“融错三步曲”,既有创意,又说明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是他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讲,犯错误也能说明学生在成长,在否定中的肯定会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
    教育缘何而快乐?在今天,或许更多的人想问“教育缘何不快乐”?
    为什么一听到“学校”,学生不屑的眼神就流露出无奈;为什么一走进课堂,学生就将生气勃勃的自己隐没;为什么一看到老师,学生欢快的表情瞬间凝固……教育,难道真的正在演化为孩子们不快乐的根源?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老师的课堂,从20多年前深藏乡村的7张桌子、13个学生,到乡镇中心小学、县城实验小学,再到如今位居北京的百年名校,无论教室大小,学生各异,“下课啦!”总是孩子们最不愿听到的字眼。甚至,他们会堵住门口,不准老师离开。
    这是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的课堂。
    不久前,记者走进他的课堂,小教室里的大境界令人惊叹:学生在飞,老师在飞,课堂在飞,犹如鱼之在水,鸟之在林。
    自由翱翔,用心凝望而不害怕,这大抵是孩子们的心声,也让我们的追问更为急切--教育,缘何而快乐?
    多看孩子一眼
    他读出了理解,期盼,欣赏
    孩子们上课时可能灰头土脸的,但是你看他的眼睛,可能闪闪发光,充满无限的憧憬。从期盼到好奇到困惑到恍然大悟到会心一笑到获得满足,在孩子们的眼睛里,老师应该看到这样的图景。
    记者:什么样的课堂让孩子们喜欢?
    华应龙:1.安全的课堂。孩子有时放不开,拘谨,是对老师是不是他的伙伴,可不可以开诚布公交流有疑问,孩子们会揣摩,“我不能瞎说,会挨批的,老师会有不好的脸色”,这样,学生就不能张开思维的翅膀,绽放出生命的光华。
    2.好玩的课堂。感受到数学就是玩具,学习就是游戏,上数学课可能就是听一个故事。我的学生在回答为什么不愿下课时说,“我们上的是疯狂数学”,这是对我的最高褒奖。
    3.生长的课堂。能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受到成长,不单是知识上有心得,而是在思维上、品德上有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对课堂生活,乃至对将来的人生有一种感悟,有一个思维爬坡和心灵绽放的过程。
    记者: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华应龙:首先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好老师充满生命的张力,对什么事都充满激情,好奇心强,是眼睛会发亮的人。
    我是教数学的,学生看到我就能想到很多数学故事,这是我追求的境界。
    故事是能够滋养人的,老师也是一个教育资源,老师在讲台上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教育,影响。
    其次,是一个慈悲为怀的人,能够包容学生。孩子就是孩子嘛,老师的心要软。
    第三,是一个会夸孩子的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要会夸奖孩子,激励孩子,欣赏孩子。
    记者:教育之于学生是什么?
    华应龙:教育给孩子就是你多看他一眼,他读出了理解,期盼,欣赏,这就是教育。
    教育本应该是文化育人,不是知识育人,是一个文而化之的缓慢过程,老师之于学生,课上似同学,课下似兄弟。教育的过程就是老师与学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陪伴孩子走一段,离开了老师,他能够走得更好。
    爱是为了谁?
    爱孩子,还是他们的分数
    我们的校长李烈说:“爱是给人生长的力量。”读懂学生,我们的爱才能让学生感动,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样的“爱”才让学生喜爱。
    记者:孩子们不快乐的根源是什么?
    华应龙:孩子变成了一种工具,是老师谋生的工具,晋级的工具,升职的工具。
    爱是为了谁?老师不是不爱孩子,但他更爱的是孩子身上的分数,而不是把孩子当做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伙伴。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现在有的老师不是慈悲的,而是冷漠的、麻木的。
    不是教书育人,而是育人教书。把人育好了,书自然就教好了。当你只想着教书时,书是教不好的,可能分数很高,但学生不喜欢你。
    何团团转?皆因绳未断”
    错误是创造的开始
    “我想跟大家有个约定,你可以抢着动脑筋去猜,但不可以抢着动笔去算。课上可以随便说话,不但可以随便说,还可以随便做动作,随便笑,当然哭也可以。”(六年级的数学课上,华老师的开场白)
    记者:您说,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包括自由的时间和好的老师。这恰恰是当下孩子们最渴望的“礼物”,他们没有自由的时间,好老师可遇不可求。怎么为孩子创造真正有利于他们的生长环境?
    华应龙:要舍得浪费时间。卢梭给教育的11条原则,关键就是舍得浪费时间。
    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我们却总是能够看到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游子是一群身不由己的学生,慈母便是勤劳一生的教师。那条线我觉得似乎是一根绳子,它让我想起那个“为何团团转?皆因绳未断”的禅学故事。我们往往习惯了在新授前先要复习,在学生探究前先要铺垫,在学生操作前先要示范,在学生解题前总要先帮助审题,在容易犯错的地方总要先打预防针……离开了教师,我们的学生常常手足无措、一筹莫展。
    学习本来是充满了探险的精神之旅。可是,慈母的“好心”遮蔽了游子头顶的蓝天,慈母的“好意”束缚了游子前进的脚步,游子被“育”成了不会自由飞翔和主动觅食的“待哺”的幼雏。课堂上教师的投入与实际的产出是大大地不对称。
    卢梭说,占用时间比虚度光阴对学生伤害还大。不给孩子自由,揠苗助长,是极错误的观念。
    记者:怎样给孩子自由?
    华应龙:我的主张是融错。
    学校是孩子可以犯错的地方,给孩子犯错的自由,也就给了他成长的自由。
    怎样对待错误,怎样把错误利用起来,我总结了融错三步曲:第一步:容错,容忍、包容错误,错是错;第二步:融错,将差错化为教学资源,错不是错;第三步:荣错,出错是光荣和荣幸,错还是错。
    正确的解答,可能只是模仿;而错误的解答,却可能是创新。融错就是一种解放,就是一个过程,听到自己思维的声音,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怎样对待自己和伙伴的错误,我认为在今天非常重要。
    学生的一个错误可以让教室响起三至四次掌声,“他有不同的声音,鼓掌!”我说,只有听到不同的声音,才能去思考;有时错了,孩子还坚持,我说,“鼓掌,坚持很不容易”。
    “刚才我是这样错的……”,孩子这么说,多美,对班级学习是贡献,对同学们的学习是提示和唤醒。孩子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方法,态度,怎样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由此培养他们的创新人格。
    最好的学习不是求知,而是求不知。一个好的课堂是要把不会教会了,还要把会的教不会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他有不知道的,才好奇,才想知道。
    记者:在您的课堂上,学习真的是一段快乐的旅程,一次令人愉悦的体验,看来,学习是可以快乐的。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学习的快乐,你还有什么秘笈让不同条件下的教师、家长、学生分享?
    华应龙:做一个好老师的秘笈很简单,就是心中有一个目标--“让学生一直喜欢我!”
    不是为了学生的未来的所谓“真正的喜欢”而伤害学生的现在,不是为了学生现在的喜欢而影响学生后来的发展,不是表扬了让学生喜欢,批评学生了也要让学生喜欢。低年级学生可能喜欢老师的外表,高年级学生可能喜欢老师的内涵。总之能让学生一直喜欢的就是好老师。(来源:光明日报)
 
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中心学校 版权所有 © 2009-2010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