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安徽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任务
“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安徽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组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到省域内外高水平师范院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参加短期集中培训,促进他们更新教育观念,着力解决在教育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包括两个子项目:
(一)“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安徽省农村幼儿园园长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以下简称“园长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二)“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安徽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以下简称“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二、实施时间
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
(一)园长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集中培训15天,并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园本实践研修。
(二)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集中培训15天,并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园本实践研修。
具体时间由承办院校另行通知。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县镇和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养;
2.身心健康,年龄原则上在45周岁以下;
3.具备网络学习条件和学习能力;
4.从事学前教育5年以上,具有小学一级及以上教师职称;
5.园级及以上骨干教师。
四、培训人数
(一)园长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培训幼儿园园长200名。
(二)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培训幼儿园骨干教师800名。
五、培训目标与内容
(一)园长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主要目标:促进幼儿园园长使他们更新办园理念,掌握幼儿园管理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着力解决幼儿园管理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高政策水平、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形成办园特色。
主要内容:根据培训目标,围绕师德建设、幼儿园管理和园长专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分“职业道德与素养”“管理新知识与新技能”“管理实践问题与对策”和“专业发展与案例研究”四个领域,设置培训模块和专题。其中,领域二应包括幼儿园管理与经营能力、人力资源建设、课程设计与开发等模块。
(二)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主要目标:促进幼儿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幼儿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着力解决幼儿教育和保育活动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
主要内容:根据培训目标,围绕师德教育、幼儿教育与保育和教师专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分“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新知识与新技能”“教育实践问题与对策”和“专业发展与案例研究”四个领域,设置培训模块和专题。将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和师德修养、幼儿游戏设计与组织、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玩教具的有效使用、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骨干辐射等作为必修模块。
六、培训方式与考核
(一)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园本研修与远程跟踪指导相结合。其中,集中培训实行小班教学,每班原则上不超过50人;以“参与式”培训为主,采用专题学习、案例研讨、观摩考察、在岗实践等方式,做到“三突出一重视”:突出参与互动,突出案例教学,突出问题解决,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园本实践研修做到有需求、有计划、有管理、有指导、有考核、有评估;强化实践研修的交流指导,通过网络研修平台的虚拟学习社区(论坛、博客或QQ群等),实现省域内培训对象的在线交流、专家团队的远程跟踪指导,以及研修资源的服务与共享。
(二)考核办法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行“三段式”考核,考核评价贯穿项目实施的全程。
1.训前。填写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参加座谈,接受访谈等;参加培训对象代表会议,提交建议和意见。提交“问题单”和幼儿园实践案例。
2.训中。出勤率高,活动的参与度高,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网上的在线交流、上传资源等活动,数量和质量达到规定。
3.训后。在一个月内,提交一篇幼儿园反思总结或案例分析。继续参加网络研修平台的在线交流和上传资源活动。组织实施园本研修活动。
七、培训院校
(一)园长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华南师范大学(50人),安徽师范大学(90人),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0人)。
(二)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50人),安徽师范大学(300人),安庆师范学院(250人),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人)。
八、有关要求
1.各市要认真遴选培训对象,严格资格审查。培训对象中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不少于三分之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不少于二分之一。要按时报送培训对象信息到省项目办,审核通过后发送至相关培训院校。各培训班开班时间及通知,将根据有关培训院校报送的材料,由省项目办在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网站“国培计划”专栏发布,并通知到各市项目办。
2.培训院校要严格执行“幼师国培”要求,抓住培训需求调研、培训方案研制、培训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活动开展、学员考核评价和培训效果反馈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行“三段式”管理。
训前,要在学员中进行实际问题和实践案例征集,做好“前测”。根据培训需求,研制培训方案和课程计划,并召开学员代表会议和专家团队集体备课会议进行充分论证。
训中,要加强教学教务管理,建立培训质量监控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形式,全程跟踪培训教学、学习指导和作业评改。根据学员的问题和困惑,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研讨活动。根据学员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安排,改善培训行为。定期编发《培训简报》(不少于3期),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和反馈引领。坚持“以考促学”,根据考核办法制定考核细则,促进学员有效学习和深度研修。
训后,要组织学员进行培训效果反馈和满意度调查,做好“后评”。要保障园本研修阶段远程跟踪指导、技术支持、资源服务、在线交流和在岗实践等要求的实现。
3.培训院校要遴选优质幼儿园,挂牌设立“幼师国培”参训教师实践基地,为培训对象安排观摩考察活动提供支持。要建设用于培训对象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和接受培训专家远程指导的网络研修平台。
4.培训院校要按照要求配置教学设施、技术支持、食宿条件和医疗卫生,保障培训教学正常开展,创建学员安心学习、快乐研修的良好环境,确保学员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5.以提高培训质量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导向,培训院校要根据绩效考评办法进行培训绩效自评,形成绩效自评报告上报。接受和配合做好上级部门组织进行的绩效考评工作,对绩效考评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提交整改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