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和谐教育”,就是以师生共同创造和谐积极的学校精神生活为中介,以构建和谐协调的教育要素关系为主题,以形式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为主线,以促进每个儿童个性和谐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班集体和谐教育模式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和谐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种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的主动活动创设一个友善、民主、平等、互相理解、互相进取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和教育学生的巨大心理效能。
1、加强沟通,互相理解。
教育理解的实质就是要体谅、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欣赏学生,诚心诚意地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内心深入的宽容,对学生思维方式和特殊行为的宽容,对学生情感的宽容,通过多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消除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恐惧,尊重学生的人格,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的观点,开展“我希望老师……”,“我想对老师说……”活动,激发学生的个异思想火花,注重个性发展。教师时刻对学生充满信心,通过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种鼓励的安慰,让学生能经常感受到老师的爱,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班集体中形成一种相互支持,充满爱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主张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敢说,会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能经常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要求学生用:“我想补充刚才的发言”为开头来说话。一年下来,我们的学生敢反驳,敢补充,会辩论。常常因为一些节外生枝带来课堂的精彩呈现。
一天语文课上,教学《司马光》一课,我正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学生们入情入境地朗读着课文。突然,一个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等学生读完课文,他依然高举小手。我猜想他有什么新发现,就叫了他的名字。只见他一站起就说:“老师,我觉得书上有个句子写得不具体。我能说得比书上更好。”“哦,你这种不唯书的精神可真佳。说来大家听听。”我微笑着鼓励他。“老师,你不是常说‘很大’比‘大’的程度深,加个‘很’比不加厉害吗?这句话我把它改成‘假山下面有一口很大很大的水缸,缸里装了很多很多的水。’这样写比书上的程度更深。”说完,他挺挺腰,自信地看着我。听他那么一说,我怔了一下,一时说不出所以然来。“你真会思考!先请坐。”他听了得意地坐了下去。“小朋友请动动脑筋,想一想是书上这样好,还是王诗童提得好?”我灵机一动,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为自己赢得时间。
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多数都说是书上好。王诗童一听急了,大声地说:“是我好!”我见状,忙因势利导,“小朋友,王诗童说是他好,他刚才说出了理由,用上‘很大很大、很多很多’突出了缸的大和水的多。你们认为是书上好,也找出理由来说服他。那么怎么找理由呢?”“读书!”“那就开始行动吧!”
学生中有的拿起书本认真地读了起来,有的同学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一会儿,一位女同学举起了手,我请她来说说自己的意见。她胸有成竹地说:“我认为很多很多的水不如装满了水好。‘很多很多的水’到底有多少水我们不知道,装满了水,我们可以知道缸里的水多得不能再装了。这样,小朋友掉进去就会淹死的。”我情不自禁地为她鼓起了掌,“你真会读书!是呀,装满了可以让我们知道小朋友若是掉进去就有危险。所以当有一个小朋友掉近水缸时,大家都慌了,去找大人。等大人来,小朋友可能淹死了。因此,在紧急时刻,司马光的办法是最好的!”又有一生站起来说:“‘假山下有一口很大很大的水缸’也通,而且很大很大的水缸装满了水就更危险了。”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对呀。有时文章中的词还是我们小朋友的好。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大’来形容水缸的大,使句子更简洁,也可以。呆会儿自由朗读时,你可以读‘很大很大的水缸’也可以读‘大水缸’。”
话音刚落,王诗童站了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很大很大’可以代替‘大’,但‘很多很多’不能代替‘装满’。”“是呀,”我接过他的话,“我们小朋友读书、学习就要这样,不全信书本,也不全信老师,要敢于质疑书本,质疑老师,做个会学习、会探究的学生!”
虽然,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因此而没有完成,但我却从没有这样高兴过。看似节外生枝的问题,却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讨论,最后上升为对事物的认识,甚至是思维方式的形成。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常常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我们教师唯教参唯教本,压抑学生的个性,推崇统一,那会僵化学生的思维。课堂上通过“很大很大”、“很多很多”与“大”、“装满了”的辨析,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节外生枝”的新生成,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给他们创造一次次充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机会。课堂会因此而更美丽动人!新课程的语文课堂将精彩无限!
2、当好“导引者”角色 激发创新意识
① 增强创新意识发挥导引角色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要有一颗细腻的感情丰富的心灵。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探索最切合学生实际、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是班集体学生的指导者,一言一行都会为学生模仿。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首先要求自己时时刻刻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表现在指导学生和学生一起设计、组织创新活动以外,还体现在处理班集体发生的事件的方法中。当出现一件偶发事件时,如果能找到既与众不同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方法,那是最有成效的。
② 集思广益 协作创新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创设了和谐、民主的,无话不谈、畅所欲言的轻松氛围。在和谐、欢快的气氛中,开展讨论、交流,产生思想观念的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就能设想出新颖的富有创意的活动主题。
创造活动的目的不简单在于一技之长或学到某些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发现和发掘每个班集体成员蕴含的丰富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以及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发展个性的自由天地,因此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3、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还要驾驭教材和课堂活动方式,教师如果只教学生学,学生可能觉得乏味,那么学生是被动者,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把教材加工成富有吸引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共同讨论,学生主动去学,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 我在课的开始部分采用直线交往式,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本课教学目标任务),课堂中间采用点面式和网络式,使课堂的学习活动真正具有共同活动的性质,各学习小组之间或互相交流同一问题的解答过程和答案,或互相竞争,或互相帮助,这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性高,课的末尾采用直线式方式,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进行总结指导.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相合作,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